兰州大学支持我校转型发展工作硕果累累

来源:合作交流处(校友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3-11浏览次数:44

2018学校与兰州大学签署《兰州大学支持兰州文理学院转型发展协议》以来,兰州大学全方位、多层面、高标准给予我校大支持和无私帮助。通过专业技术干部挂职、学生联合培养、教学科研交流等方面富有成效的支援和合作,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相关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学术骨干倾情帮扶

兰州大学先后分四批选派11名(13人次)学术骨干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化工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挂职二级学院副院长,他们认真履职、尽心尽力,将兰大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治学风范、勤勉的工作作风带到了雁苑,在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为相关学院的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突破

通过教师兼职任教、干部挂职锻炼等方式,兰州大学大力支持我校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旅游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水平,在新闻学、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申报和建设过程给予全程指导,帮助其成功获批;助力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获评甘肃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兰州大学在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各类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方面也给予我校大量的指导和帮助,并支持我校教师广泛参与兰大举办的各类会议和教研活动,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兰大的部分教师还直接参与指导我校学生的学科专业竞赛,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学生专业本领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术交流传经送宝

兰州大学郑炳林、彭岚嘉、程金城、姜安印刘先春、汪宝堆、王大桥等各学科领域3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来我校开展了50余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活动,极大地拓展了我校师生的学术视野促进了我校教师基金项目申报质量的提升,尤其是促进化工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科研合作搭建平台

兰州大学多名专家教授带领我校相关学科领域教师,深入挖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敦煌文化、西部民族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资源,合作申请或联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合作开发各级各类纵横向项目,极大地提升了我校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与项目研究经验。兰大程金城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丝绸之路艺术图志”的研究工作,专著《地域文学的自信与自省》的出版,兰州大学横向项目“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省建设保护规划”,都有我校教师的参与。郑炳林教授受聘驻校专家并担任我校敦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更是为我校敦煌文化研究与科研平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兰州大学带领我校与天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三方合作,建立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团队、智能芯片科研团队、社交网络算法团队等3个科研合作团队,已合作发表SCI论文1篇,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教师联合科研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

人才培养联合发力

2018年以来,兰州大学累计分批次接收了我校50名学生进校插班交流学习,在兰大“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熏陶下,在兰大教师一视同仁的用心培育下,50名学生学业突飞猛进,均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28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我校2015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徐红梅,通过在插班学习期间加入兰大学生团队,参与兰大多次学术交流会议和实践活动,获得全方位提升,2019年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攻读硕士,后公派留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攻读博士,现已博士毕业,在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实习。

 

通过兰州大学的大力支持与倾情帮扶,我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等各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相关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我校与兰州大学就进一步深化拓展对我校的帮扶支持,在争取将两校的合作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达成了共识。

兰州大学无私帮助我校取得的累累硕果充分体现了兰大卓越的办学实力与强大的带动能力,更彰显了兰大博大的胸襟气魄与强烈的担当精神在此,兰州文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兰州大学长期以来为支持我校发展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撰稿:苟文蓉     通讯员:苟文蓉

审核:周景春    吴延钟

撰稿:苟文蓉
图片:
通讯员:吴延钟
审核:转型发展